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 公司动态 售后服务 活动详情

教辅图书3.0时代,何去何从?

发布时间:2024-03-27    作者:翰林智教平台


数字化时代,纸质书的衰落是否真的穷途末路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。在电子阅读的效率与便捷面前,纸张的独特质感与纸质书的沉浸式体验,似乎在成为旧时代的遗迹。
不过,如果留意纸质书的销售情况,会发现,有一类图书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——教辅图书。
以纸为媒介的教辅图书,依然在学习中占据着重要位置。2021年,教辅类图书在中小学生图书市场占比达55.59%,光是教辅类图书市场规模,保守估计就达500亿。
不过,这并不意味着教辅图书行业能够高枕无忧。


教辅图书的转型要素
某种意义上,在学习领域,纸张这一媒介,有着很强的不可取代性。在这样一个信息过载、注意力越发分散的时代,埋头于纸质书本的阅读、学习,更能提高专注度,提供心无旁骛的沉浸式体验。
可以说,学习的“要领”,构成了教辅图书逆势而上的基础条件。不过,这并不意味着教辅图书行业就能够从此一劳永逸,高枕无忧。
在今天,至少有两方面的因素,促使教辅图书进行自我革新。
首先,是教育理念的整体变化。
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政策的总体思路之一。2022年新课标,朝此方向又迈进了一步。
在2022年新课标中,对中小学生的教育理念、教学模式及考评体系都作出了更新与调整,与传统的“做对题”相比,更强调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,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本质以及对知识迁移应用甚至跨学科应用的能力。
反映在考试上,就是各地学校的考题变得更新、更活,更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。学生想要拿高分,必须得学会使用“巧劲”,也就是说,盲目强调“刷题”的教辅图书,已经很难适应新课标下的考试需求了。
在教辅图书领域,这种变化一直如潜流般发生着,占据主流的教辅图书一直在变化、迭代。这既是市场竞争的结果,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。
另一方面,在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下,学习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。
对于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00后来说,教辅资料以更多样化的形式存在,而不再是一页页的纸张。如今网络上有着海量的教学视频和学习材料,学生们在课堂上搞不懂的东西,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解决。手机搜题、在线解答、线上课堂···大量数字化学习应用也成为学生学习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。
如果教辅图书仍然秉持着“线下思维”,就书卖书,缺少与数字内容的联结,那么将很难满足现在的学生对数字化学习的需求。
从这两方面来讲,学生和市场都在呼唤新的、更贴合符合当前学习实践的教辅图书。
面对浩浩汤汤的出版业数字化大潮,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曾作出反思:
在当前形势下,教辅出版企业应该探索协同合作模式,整合优质内容,深耕及合理布局数字产品,拓宽并整合销售渠道。
对于传统教辅图书来说,内容资源是其最大的优势。其短板仅在于,如何实现数字融合,将内容与数字化内容进行嫁接,从而挖掘出数字化赋能的巨大潜力。
不少企业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感到迷茫,而一些有预见性的巨头则开始探索自己的数字融合道路。

数字融合之路
以教辅巨头曲一线为例,旗下的《5年高考3年模拟》作为一代经典教辅图书,曾经占据了教辅图书领域20%的市场份额。
为了适应数字化的浪潮,曲一线开发了数字化项目“53 Inside”,将《5年高考3年模拟》上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。
今年,曲一线还与“小猿学练机”达成合作,借助小猿学练机的自然语言理解、图像识别、语音测评、语音合成等AI技术,提高精准个性化学习的能力。
世纪天鸿则通过投资的方式,补齐自身数字化方面的短板。2021年,世纪天鸿投资了AI作文批改产品“笔神”,这款APP借助人工智能技术,为中小学生作文的写作训练提供帮助。
不过,尽管这些传统教辅企业在数字融合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,但是这种“小步碎跑”难以实现彻底、全面的转型,市场上需要一个新品类出现,去重塑这一传统市场。
相较之下,具备数字化基因的教育科技公司,有着更为天然的天然基因。两者的融合转型,将成为教辅图书行业的未来景观。
翰林科技推出的【智慧教辅解决方案】,将纸质教辅资料与智能批改、作业诊断、大数据学情分析融于一体,为教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提供了新思路。

教辅新巨头
对于中国学生来说,王后雄、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》《一本涂书》《教材全解》《黑白卷》,这些熟悉的名字,是一代代学生们的集体记忆。
可以说,每一代学生的心中,都会有一款占据主流的教辅图书。相应地,每个世代,也都会诞生一家新的教辅巨头。
在这个时代,能够不断适应新教育理念与数字化教学趋势的教辅图书,才能够成为学生们新的“集体记忆”,或许教辅新巨头即将诞生了。


填写您的手机号,我们会与您联系

立即咨询
返回

教辅图书3.0时代,何去何从?

发布时间:2024-03-27    作者:翰林智教平台

数字化时代,纸质书的衰落是否真的穷途末路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。在电子阅读的效率与便捷面前,纸张的独特质感与纸质书的沉浸式体验,似乎在成为旧时代的遗迹。
不过,如果留意纸质书的销售情况,会发现,有一类图书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——教辅图书。
以纸为媒介的教辅图书,依然在学习中占据着重要位置。2021年,教辅类图书在中小学生图书市场占比达55.59%,光是教辅类图书市场规模,保守估计就达500亿。
不过,这并不意味着教辅图书行业能够高枕无忧。


教辅图书的转型要素
某种意义上,在学习领域,纸张这一媒介,有着很强的不可取代性。在这样一个信息过载、注意力越发分散的时代,埋头于纸质书本的阅读、学习,更能提高专注度,提供心无旁骛的沉浸式体验。
可以说,学习的“要领”,构成了教辅图书逆势而上的基础条件。不过,这并不意味着教辅图书行业就能够从此一劳永逸,高枕无忧。
在今天,至少有两方面的因素,促使教辅图书进行自我革新。
首先,是教育理念的整体变化。
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政策的总体思路之一。2022年新课标,朝此方向又迈进了一步。
在2022年新课标中,对中小学生的教育理念、教学模式及考评体系都作出了更新与调整,与传统的“做对题”相比,更强调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,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本质以及对知识迁移应用甚至跨学科应用的能力。
反映在考试上,就是各地学校的考题变得更新、更活,更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。学生想要拿高分,必须得学会使用“巧劲”,也就是说,盲目强调“刷题”的教辅图书,已经很难适应新课标下的考试需求了。
在教辅图书领域,这种变化一直如潜流般发生着,占据主流的教辅图书一直在变化、迭代。这既是市场竞争的结果,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。
另一方面,在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下,学习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。
对于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00后来说,教辅资料以更多样化的形式存在,而不再是一页页的纸张。如今网络上有着海量的教学视频和学习材料,学生们在课堂上搞不懂的东西,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解决。手机搜题、在线解答、线上课堂···大量数字化学习应用也成为学生学习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。
如果教辅图书仍然秉持着“线下思维”,就书卖书,缺少与数字内容的联结,那么将很难满足现在的学生对数字化学习的需求。
从这两方面来讲,学生和市场都在呼唤新的、更贴合符合当前学习实践的教辅图书。
面对浩浩汤汤的出版业数字化大潮,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曾作出反思:
在当前形势下,教辅出版企业应该探索协同合作模式,整合优质内容,深耕及合理布局数字产品,拓宽并整合销售渠道。
对于传统教辅图书来说,内容资源是其最大的优势。其短板仅在于,如何实现数字融合,将内容与数字化内容进行嫁接,从而挖掘出数字化赋能的巨大潜力。
不少企业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感到迷茫,而一些有预见性的巨头则开始探索自己的数字融合道路。

数字融合之路
以教辅巨头曲一线为例,旗下的《5年高考3年模拟》作为一代经典教辅图书,曾经占据了教辅图书领域20%的市场份额。
为了适应数字化的浪潮,曲一线开发了数字化项目“53 Inside”,将《5年高考3年模拟》上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。
今年,曲一线还与“小猿学练机”达成合作,借助小猿学练机的自然语言理解、图像识别、语音测评、语音合成等AI技术,提高精准个性化学习的能力。
世纪天鸿则通过投资的方式,补齐自身数字化方面的短板。2021年,世纪天鸿投资了AI作文批改产品“笔神”,这款APP借助人工智能技术,为中小学生作文的写作训练提供帮助。
不过,尽管这些传统教辅企业在数字融合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,但是这种“小步碎跑”难以实现彻底、全面的转型,市场上需要一个新品类出现,去重塑这一传统市场。
相较之下,具备数字化基因的教育科技公司,有着更为天然的天然基因。两者的融合转型,将成为教辅图书行业的未来景观。
翰林科技推出的【智慧教辅解决方案】,将纸质教辅资料与智能批改、作业诊断、大数据学情分析融于一体,为教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提供了新思路。

教辅新巨头
对于中国学生来说,王后雄、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》《一本涂书》《教材全解》《黑白卷》,这些熟悉的名字,是一代代学生们的集体记忆。
可以说,每一代学生的心中,都会有一款占据主流的教辅图书。相应地,每个世代,也都会诞生一家新的教辅巨头。
在这个时代,能够不断适应新教育理念与数字化教学趋势的教辅图书,才能够成为学生们新的“集体记忆”,或许教辅新巨头即将诞生了。


一键开启智慧教学新模式

专业的解决方案、先进产品帮你打开智能教育新世界大门

立即试用